第(1/3)页 当小屁孩毫无顾忌忘乎所以的叫嚣着僭越之言后。 严绍庭几乎是弹腿便逃。 这孩子还是作业太少了,真要是被传扬出去,天知道会引来什么诽议。 思来想去。 严绍庭觉得还是要多多列出课业,消磨这小子的精力为好。 随后他便去了一趟内阁。 如今虽然他在内阁中的位次尚未明确,但到底是皇极殿大学士,加之如今朝廷出了这么大的变故,许多事情都需要加急操办。 更何况南边杀的人已经够多了,也确实到了要止戈用政的时候了。 杀人只能解一时之难,却不能解万世之困。 而杀人也不过是推行新政的必要手段之一而已,接下来南直隶和浙江才是真正进入到深化革新的深水区。 方方面面都需要推进,各府县的官缺需要选拔可用之才担任。 事情很多。 严绍庭倒也没有在这些事情上表现出独揽大权的迹象,不论是高拱还是张居正,甚至是高仪,都在推举官员走马上任江浙两地。 倒是随着顾寰南下江南的那八万京营官兵,严绍庭却只调回了一半,也就是四万人,用于稳固京畿卫戍需要。余下的四万京营官兵则是直接开进了南京城,按照计划是要由胡宗宪、顾寰等人整顿南京卫所兵马。 至于京中这一次被严绍庭汰撤上百名官员,虽然引来了不少人的议论,可上至皇帝,下至中枢内阁,意见到底是统一的。 除非他们敢上疏弹劾内阁全体成员。 严绍庭手掌京畿兵马大权,得皇帝宠信委以军国重任,又有内阁齐心协力,朝中的议论到底还是弱了几分。 余下的日子。 京师倒是逐步平静了下来。 各部司衙门也渐渐按部就班的开始将精力放在处置各项政务上。 京中百姓生活倒是因为近来京畿兵马调动频繁,平日里那些个偷偷摸摸的盗匪少了许多,而变得安稳了许多。 京师内外无虞,自然会导向京师社会环境的热闹。 一时间京城内外商贾无数,货物充盈。 这日。 朝中休沐。 严绍庭只遣人送了一份作业入宫,叫小皇帝今日完成,便待在家中,哪里也不准备去。 如今虽然已是初秋,却已经有些冷了。 院中茶室。 严绍庭动作缓慢的冲泡好了一壶茶,分入两只白瓷茶盏中。 茶气升腾,香味幽明。 坐在对面,如今已经高寿九十有二的当朝太师,嘉靖一朝鼎鼎有名权掌中枢的严嵩,气色红润饱满,脸上带着笑意伸手拿起一只茶盏。 鼻间轻嗅茶气。 严嵩轻声开口:“这几年你茶道倒是颇有长进,不似过去那般茶气里带着躁气了。” 说罢。 他才浅尝辄止的饮了一小口。 也不饮下,而是绕齿三回,缓缓含入腹中。 随后再低头看向茶盏之中。 进而方才一饮而尽。 放下茶盏,也不放置在茶台上。 严嵩又说道:“今岁徽州府的云雾新茶。” 严绍庭点点头,面带笑容:“还是祖父得尝茶道,这徽州云雾虽不算有名,也不宜反复,却也别有一番滋味。还是徽州卫的指挥使送到海府,由海老夫人转赠过来的。” 严嵩眉头一挑:“是当年海瑞夺兵印的那个指挥使?” 如今算起来这都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情。 那时候严家用海瑞去南边和徐阶斗法,海瑞自苏松转到徽州府查人丁丝绢一案,因有民变,海瑞闯营夺了徽州卫指挥使的兵印调集兵马,镇压民变。 这都有快十年的光景了。 严绍庭笑着回应说:“当年虽然这件事没闹大,但那个指挥使这些年也一直不得升任,倒是这两年想起来海瑞,似是想通过海瑞当年那夺印的关系,走一走南京兵部的路子。” 第(1/3)页